年俗丨过年那些事(两篇)
发布时间: 2024-02-02 20:10:59 作者: 来源:半岛官方体育 网 点击次数:

半岛官方体育 ,是乌金的源泉,也是文学的沃土。经冬历春,一路风尘,在半岛官方体育 这块文学热土上,有人用闲情遍历轻舟万山,有人将故事附于笔端纸笺,有人把心声化作星句月章……在新年的曙光照耀大地之时,新焦煤人背起梦想的行囊,追赶时代的召唤,为了心中的诗和远方,为了奋斗路上的激情与梦想启航!

半岛官方体育 官微特别推出专栏“文苑”,每周推送一期文学作品,展示新焦煤文学爱好者们的成果。让我们在“文苑”里摘一缕清风明月,种一阕阳春白雪,让心灵的田园充满通透与清欢吧!

过年那些事

张丽丽

年越来越近了,踏着春的脚步,翻看日历,倒数着春节来临的日子,家家户户已经开始陆续准备过年的那几件事。

我提前约好了家政服务,利用周末时间来擦玻璃,一年一度的大清扫开始了。也不知道为啥过年必须大扫除,也许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吧。家里的窗帘一一卸下来清洗,再挂回去。衣柜里的衣服也一股脑儿全扔在床上,一件一件分类整齐地叠好,再放入新买的整理箱。厨房的瓶瓶罐罐,用的不用的都拿出来清洗一遍再摆放整齐。能搬开的家具都搬开,犄角旮旯里也都用墩布细细拖了一遍。人到中年,腰酸腿疼间我才想起来以前过年时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年是给孩子过的,大人不但老了一岁,还得受累。”

腊八蒜已经变得翠绿。早在腊八节那天,我和父亲母亲就买了很多蒜,大的用来栽蒜苗,小的腌蒜。我把大蒜从外到里一圈圈摆放在盘子里,倒上少许水,放到家里温度高的地方,静静等待嫩嫩的芽儿冒出来。剩下的小蒜放进干净的瓶子里,再倒上醋。现在,蒜苗已经有了一拃高,等到春节,就可以用来做饺子馅儿了。

家里还陆陆续续买了牛肉、猪肉、虾和带鱼。接下来就等父亲一年只施展一次的花式做猪肉:腐乳肉、过油肉、小酥肉、猪皮冻……我们统称为“黑碗”,可能是因为都会放在特定黑色瓷碗中的缘故吧。父亲退出厨房,就该母亲上阵了,母亲最拿手的是炸红薯、炸土豆、炸带鱼、炸豆腐。过年时,亲朋好友来拜年,“黑碗”一热就上桌,炸制品则放在一起做大烩菜,荤素搭配,既方便又暖胃。

过年必不可少的就是买新衣服,不管家庭条件好坏与否,都会提前给孩子里里外外购置一套新衣服。年前几天,女的排队去烫头、染发,男的则理个发,也许是一切从头开始的寓意吧。

近两年,我们过年响应政策不再放鞭炮,却加了一项更有意义的项目——写春联写“福”字。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铺好提前买好的大红纸,倒上墨汁,手握毛笔,每个人都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字体临摹一副春联。最有意思的还是写“福”字,没有毛笔字功底的我最爱写“福”字,连写带画,着实把我的不足之处全都掩盖了。除夕一大早,看着亲手写的对联贴在自家门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不论是准备吃穿还是清扫房间,过年最重要的还是等待亲人团聚,远方归来的亲人欢聚一堂,在一起吃个团圆饭,过个幸福年。有家才有年,家人齐整才是平安年。

(作者单位:汾西矿业水峪煤业)

擦玻璃

舒文

一入腊月门,农历年味就浓起来了,年俗也兴起来了。不管响没响起零碎的鞭炮声,空气中都似乎弥漫着一种迫不及待的旧岁将逝、新年即至的莫名味道,人心也浮躁起来了。

“忽闪一下,一年过去了。”“忽闪一下,一辈子过去了。”“还没怎么呢,马上就三十啦,好可怕啊。”“小时候光想着长大,也不知道长大有什么好处,稀里糊涂地就长大了。”年迈着自己的脚步来了,丝毫不在意人们的街谈巷议。

更早一些,还在腊月门外一段距离,小区业主微信群里,就有家政公司或者零散的家政工三番五次地刷着屏,招揽以擦玻璃为主的家政营生:简体字、繁体字,团购价、散客单,加微信、打电话……擦玻璃,这一年俗又登场了。

擦玻璃是糊窗纸的今生,糊窗纸是擦玻璃的前世。作为旧年俗,糊窗纸当然是纸张兴起后的事儿。窗纸南北各异,南方用结实的竹篾纸,北方选芦苇、蒲草和麻等原料制成的麻纸,比竹篾纸更结实。故乡属于北方,用的自然是麻纸,只是另起了个名字,绵纸。窗纸一般无字无画,“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是时世的悲哀,也是极贫人家的无奈。

在故乡,普通人家,窗户上通体糊着绵纸;条件略好一些的,窗户上会连体镶嵌着几方玻璃,其他地方用绵纸寻齐。有的人家只有书本大小的一方玻璃,也嵌到窗户上去,仿佛碉堡上的瞭望孔,或者防盗门上的双向猫眼,别有趣味。糊窗纸是媳妇姑娘的活计,这与贫富没有关系。柔白的窗纸,大红的窗花,一贴起来,年的敲门声就更响了。

擦玻璃成为年俗,不过四十来年的事情。

玻璃替代窗纸,肇始于公家单位。擦玻璃顶替糊窗纸,也是如此。玻璃镶嵌在窗户上,风吹过,雨飘打,偶尔还有鸟粪淋头,经常描画出星星点点、道道缕缕的污痕,影响了采光,也实在有碍观瞻。爱干净、勤谨的人家也许会随脏随擦,大多数的人,却总要等到年底算总账,擦玻璃就逐渐成为一项年俗。

“有钱没钱,不能长毛子过年”,讲的是每个人年前都要收拾一下头发,以崭新的面貌跨进新的年度。擦玻璃就是给家收拾头发,就是让家旧貌换新颜的一个小小手段。还别说,窗户上的玻璃一擦,窗明几净就完成了一半,逗引得人由不了自己地打起精神去完成另一半。日月其迈,时盛岁新。从外貌到内心,人,完全都是新的了。

擦玻璃,似乎很轻松,其实也有烦心的所在。普通家庭使用的窗玻璃,透光、隔热、隔声、耐磨、耐气候变化。透光一项最容易成为擦玻璃的挡手点。因为透光,窗玻璃上一星半点的污渍、水痕比家宅其他地方的积尘积灰更加引人关注。故乡有个“越洗越脏”的脑筋急转弯式的谜语,谜底只有一个字:水。窗玻璃也常常沦落到“越擦越脏”的悖论里。擦过以后,窗玻璃上经常残存着水渍尘垢,更容易成为过分追求洁净人士的心病和嘲笑他人的话柄。

擦玻璃,至少需要两道手续:一道是湿擦,一道是干擦。要是窗玻璃上泥尘堆积较多,湿擦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采用第一遍大略过一下,第二遍再细擦的方略进行。擦玻璃已经成为年俗,似乎不需要什么技能。唯独擦玻璃时所用毛巾的材质得注意一下:棉毛制品容易脱落纤维茬子,擦过的地方似乎总笼罩在没有擦干净的阴影下,据说,一种俗称“麂皮”实为绒面革的毛巾最好。

有了俗称“哥俩好”的双面擦玻璃器后,擦玻璃似乎轻松了一些。在强力磁铁的加持下,双面玻璃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两面不易完全接触到的玻璃的擦洗问题。然而,商家的宣传和客户的体验,专业化的娴熟和业余选手的生涩,总让工具的效果多多少少打了折扣。一遍一遍,周而复始地清洗、安装、推动双面玻璃器,折腾得主人怨声载道,角角落落遗留的垢痕似乎嘲笑着人力的有限。

正像许多可以精益求精的事情一样,精疲力竭后,擦玻璃的营生才会告一段落。“反正也没有人盯着那个地方看。”“下一次再好好擦吧。”“不管怎么,总擦过了吧。”既是对家人的敷衍,也是肠子给肚子宽心般的自慰。

跟其他年俗一样,擦玻璃不可避免地走上商业化的道路。专业的事情留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是所有事务商业化的底色。擦玻璃的商业化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专业化人才的缺失。擦玻璃属于月度工——我接触的很多擦玻璃的家政工都不专门擦玻璃,他们要么来源于家政行业之外,趁着擦玻璃的热潮挣一波快钱;要么日常做着其他家政工作比如换窗纱,比如当保姆,比如做护工……就是不擦玻璃。能否请来称心的擦玻璃的家政工,正儿八经地是猪八戒撞天婚——全靠碰。

住在高层楼房里,非常羡慕外墙玻璃统一擦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所有的住户免去了独自到市场汪洋中寻找合格家政工的无助,避免了因遇人不淑可能带来的治安风险,减少了自己擦玻璃力不从心带来的苦恼。

任何习俗都是硬币的两个面,擦玻璃也不例外。几乎每年都能够听到有人因为擦玻璃掉下楼或伤或亡的消息,就像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光里经常听到有人为烟花爆竹所伤所亡。烟花爆竹,一禁了之,立竿见影,却也切断了文化的传承,将辞旧迎新、驱邪避祸的幸福感大大降低。擦玻璃这一年俗也可以从科技、创新等角度去加强防范,消除隐患。“疏”而不“堵”,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良方。

玻璃擦到什么程度才最好呢?大约是没有玻璃。某单位打扫卫生,一促狭鬼拿手掌在某一窗扇上擦呀擦,擦呀擦,好不卖力。组长路过,促狭鬼一把拉住:“您看这扇窗户擦得行不行啊?”组长一看,道:“这么干净呀,太干净了!”伸手一摸,原来窗扇上还没有安装玻璃呢!不知道几千年前发明玻璃的古埃及人听到这个玩笑,会做何感想。

无论如何,擦玻璃已经成为一种年俗,一种比大学生扮演锦衣卫在高铁站喜迎返乡亲人更有生命力的年俗。

(作者单位:半岛官方体育 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贾文颖

版权声明|隐私与安全|常见问题解答|咨询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ICP备案序号:晋ICP备05008009号-3

半岛官网网站 版权所有 晋公网安备 14010902000081号

Baidu
map